|
||
|
|
高价收药爬上了电线杆 今天去见客户在路上看着躺着一张巴掌大的小广告,上面写有“高价收药”和联系电话等。在中国眼科医院门口,它们甚至公然“爬”上了电线杆。我国药品管理法明文规定,药品生产企业、药品经营企业、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、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。那这些广告主又为何这样大胆? 带着满腹疑问,记者很顺利地拨通了其中一个手机号,下面是记者与机主李某的一段对话—— 记者:喂,你好!请问你那是高价收药吗?现在我手上有一些药,不知你要不要? 李某:哦,你是哪儿的? 记者:我在机关工作,父母也是医院职工。 李某:我明白了。那你都有什么药? 记者:主要是美罗华和胃药,也有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,像排毒养颜胶囊、朴雪口服液、诺赛克等。 李某:我们不要这些保健品,诺赛克还行。 记者:广告上不是写着收美罗华吗? 李某:我们是要进口医疗用药,像“康麦斯”、“海斯维”这些,国内较好的针剂和片剂也行。我可以告诉你,“同仁堂”和“上海罗氏”的药就很好卖。 记者: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? 李某:没事儿,我们都是直接送到制收药公司的。你要是没进口的,就专搞国内二三百元的药吧,保证没问题。 记者:你们出的价高吗? 李某:当然高喽,我们高价收药长期交易,你就知道了。像诺赛克,如果是片剂一盒45元,如果是胶囊一盒100元。等见面后,我们还可以商量。 记者:那我怎么把药交给你呢? 李某:我去找你。我在丰台区,你在哪儿? 记者:我在石景山区,但现在要上班,能周末给你吗? 李某:没问题。等你准备好了,告诉我你有哪些药,我再带着钱过去。或者,你说个地方,一切由你定。 记者:你的手机不会变吧? 李某:放心,24小时开机。以后熟了,我们每周见一次就行了。
|
是一家以药品零售和批发业务为主导的企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