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|
|
北京收药都盯上医保人员
一般都收什么药 在百脑汇附近,一块写有“北京收药”字样的白纸黑字小牌子被挂在道路电线杆上,而旁边空无一人。广告牌上面还标明了重点回收药品的种类,有抗生素类、妇科类、心血管类等。记者以卖药为由,通过电话与几名收药人取得联系。记者称想买点便宜的药,一个带着北方口音的老板当即称有部分回收的药品可出售,价格根据原价打八折给买家。 对于药品回收价格,另一名收药人介绍起行情,“咱们不收过期药,主要收贵一点新一点的抗生素或者医保特殊门诊的八种病药品,一般按药品零售价的50%-60%来收。”在上述的八种病药品中,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肿瘤药价格要高一点,至于一般药合适的也收,不过价格相对便宜多了,只有上述贵药的几分之一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除了回收市民家中闲置的药品外,收药人还青睐市民用医保卡开出的药。一些持有医保卡的人去定点医院开药,然后按照百分比在收药人的手中兑换成现金,而收药人再转手销售这些药,赚的就是其中差价。医保卡是按70%左右来付钱。 最终危害的是患者 从事过药品销售的小方告诉记者,这些回收的药品极大可能有两种去向,或者是转卖给路边的小诊所或私营医院,或者卖到农村去。 “一些私人的诊所或医院给人看病时,开药不是十分严格。”小方表示,使用回收的药品,能节约不少成本。他举了个例子,一盒市场上卖50元的药,回收可能不超过30元,再45元转卖给小诊所,大家就都有得赚,价格越是昂贵的药品利润越大。 “药贩子流动性强,今天在这,明天就不知去哪了,管起来难度大。”有医疗行业的人士表示,按相关规定,私自收购药品属于违法行为,经药贩子层层转手的药品,再次流向市场后,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,最终损害的是患者健康。最后要告诉在北京收药的一些同志们咱能不能不干这行。
|
是一家以药品零售和批发业务为主导的企业